写实历来不是绘画艺术的最高规范
发布时间:2024-01-19 15:19:14
来源:
通晓美术史的都知道,写实历来不是绘画艺术的最高规范,也压根不存在最高规范一说,它只是绘画的一种表现方法算了。在西方,写实性绘画首要受写实主义影响,但从形象主义呈现后,写实便不再盛行,逐渐被抽象代替,其功用也在不断削弱,至少已不是画家创造的仅有选择和评判绘画的仅有规范。而在我国,特别对我国画来说,尚意才是其真实的美学中心与审美寻求,不管是原始美术,仍是自汉唐起的许多作品,适意都是初步和干流,而非写实,这是有据可查的。像最早原始古人在陶器、竹木上作画,以及许多布满足趣的壁画、壁画、砖画、漆画等,包括甲骨文、金文,均是从适意(符号)初步的。特别是宋代往后,更为推重适意,适意画更是占有了无关宏旨的方位,写实则长时间处在边际方位。即使写实,也一贯偏重以形写神、以形传神,甚至离形适意、失容满足,而非照实描绘。这从历代画论如欧阳修的“画意不画形”、苏轼的“论画以形似,见与儿童邻”、倪瓒的“逸笔草草,不求形似”、徐渭的“不求形似求生韵”、石涛的“不似之似”,以及齐白石的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等都能看得出来。
当然,这儿并非否定写实应有的价值和意义,而是希望通过对艺术史、艺术拓展与审美的客观规矩等的归纳掌握来给它一个正确、合理的知道和定位,而非将其无节制地吹捧、跋涉,致使稠浊视听、误人子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