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大平:山水画“可游可居,可行可望”方可有意蕴
山水画“可游可居,可行可望”方可有意蕴,方可有生命气息。也是山水画构图布局,用笔用墨,塑形造境的创作方向。一幅山水画作品,之所以可以给观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,也是离不开“可游可居,可行可望”之境的。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一
画有万法,一入其画,其理相通。但是万法皆有源,皆有根。根者传承也,源者修养也。传承古人、先贤对画理的认识与见解;修养来源于画者的学识,品格与感悟。两者融合贯通而得己法,法成而成画,这适用于任何画者,因为这个过程和所需要的条件是每一位画者成为画家必经的过程。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二
传承与自身修养的体现以及融汇过程的呈现是体现在笔墨之上的,所以笔墨是作品的灵魂。而笔墨又是单个个体的行为,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笔墨体系,因此笔墨是画家法成的具象形态。但是需要记住的是,自成的笔墨体系,不是程式化的框架表现,而是画家对笔墨的认识与运用。可以理解为,笔墨可有形,但意韵不可同。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三
“可游可居,可行可望”很多画家理解为在画山水画时设计的一个场景。这是错误的,中国画讲的是写意,是通过章法布局和笔墨意蕴所营造的一个想象空间,可能只是一点了个墨点,通过画家的章法布局和笔墨意蕴就可以引导观者感受到“可游可居,可行可望”的山水空间。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1
每个时代画者都会有万千,但是能够成为画家,能够画出传承万载画作的大师,没有几人,原因就是画画能成己法很难。观这个时代山水画家,成己法者也是寥寥几人。肖大平老师就是其中一位。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2
肖大平山水作品,笔墨语言,章法布局独成其法。其法有形,其法有神,神形相加。从而,笔笔见墨,墨墨有笔。故其作,形神相变,因笔见墨;神形相异,因墨承笔。因而,肖大平老师真正做到了中国画的写意精髓,“以笔墨之形引人,以笔墨之韵留神”做到了山水的“可游可居,可行可望”之境。
著名画家肖大平老师
肖大平 ,斋号哑一堂。安徽合肥人,现居北京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国家一级美术师、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艺术传承与创新委员会副秘书长、东方美术院院长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书画高研班创作课程导师、北京八月画会副会长、神州翰林书画院艺术顾问。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3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4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5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6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7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8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9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10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11
肖大平作品《山水画四条屏》局部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