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艺术理论

工笔画大师陈之佛的构图、设色有秘诀

发布时间:2023-11-27 10:02:50 来源:

  陈之佛(1896 - 1962),原名绍本,号雪翁,浙江慈溪人。是现代工艺美术的先驱和奠基人,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和工笔花鸟画家,是留学国外专门学习工艺美术设计的第一人。一生著述颇丰,出版论著20余种,发表论文90余篇,并有500余幅绘画作品传世。他倾注巨大热情所进行的工笔花鸟题材的创作。他不仅将明清以降日渐衰敝的工笔花鸟画重新振作,而且以清朗秀逸的画风给那个年代带来了美感。一年四季的花卉鸟禽,在陈之佛的笔下熠熠生辉,明妍夺目。

  陈之佛 樱花双鸟图

  设色纸本 纵75cm 横32cm 1958年

  山茶梅花

  碧桃月季

  我们在创作实践中也确实体会到,构图的好坏,常常影响于画面的美丑,画面上的凌乱、散漫、单调、平凡、迫塞、空虚等等弊病,大都由于构图的处理不当,没有很好的表达它的形式美所致。

  这在花鸟画上尤其显著。

  花鸟画有它一定的局限性,它终不如人物的丰富多样,更不如山水的山峦起伏,云烟出没,变幻无穷。

  虽然花也有多种的花,鸟有多种的鸟,终究仅仅是花和鸟。

  花鸟画的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情况。

  梅茶双禽

  构图的关键,主要是研究部分与部分的关系,以及题材的主次关系。画面上的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必须分明。部分间的关系不清,就没有统一性,主要与次要不分,就没有重心点。

  所以在一幅画的构图上,必须考虑宾主、大小、多少、轻重、疏密、虚实、隐显、偃仰、层次、参差等等关系。

  鹰雀图

  《鹰雀图》创作准备阶段的图稿

  中国画论中常见有所谓:

  诸如此类的论述,不胜枚举,足见古代画家也都重视构图的形式美的。花鸟画的构图美与不美,特别显露,有时仅是一枝一叶处理的不当,或者一只鸟的位置不当,就会影响全画面而引起观者不愉快的感觉。

  所以在构图时,必须精细考虑,有所取舍,要割爱处就得割爱,要夸张处就应夸张。

  花与花的关系,花与鸟的关系,既要使它相协调,又要有呼应。而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,飞鸣宿食不同的姿态,如何“夺造化之妙”,就需要借形式美的妥善处理而助长其神情。

  寒梅宿雀

  春朝鸣喜

  过去中国画家曾说“设色忌枯,忌火,忌俗,忌主辅不分,交错凌乱;忌深浅模糊,平淡无味”。

  但到底如何能够使一幅画取得完美的设色效果?

  我想除了我们对于设色的实践经验之外,还必须掌握色彩学上的色相、光度、纯度的相互关系,以及调和、对比等形式法则,是所必要的。

  芦花双雁

  就据过去画家的论说来说:

  什么叫做“枯”?

  枯是色彩干枯失神,黯淡而无生气,主要是由于用淡色而不显彩色,自然神气全无。所以说要“淡而不失之枯”。淡而仍见有彩,就产生柔和的美感。

  什么叫做“火”?

  火是色彩对比过于强烈,产生强烈的刺激性,令人起不愉快的感觉。

  什么叫做“俗”?

  俗的原本,大半也是由于对比处理不当所致,不研究色彩本身的纯度,任意配合,往往产生恶俗的色调,如浓艳的色彩,处理不当时更为显著。要“艳而不失之俗”,就必须减低色彩的饱和度,特别是用重色时尤应注意。

  和平之春

  什么叫做“主辅不分,交错凌乱”?

  这是色彩的主次关系问题。一幅画上必须有它的中心色,以一色为主,使其它一切色彩倾向于主色而取得协调时,才生美感,如果主次不分,任意着色,必然造成画面上色彩的混乱现象。

  什么叫做“深浅模糊,平淡无味”?

  画面上色调过于统一,缺乏变化,尤其取用同浓度色的配色而起同化作用时,必然感得平淡乏味,有色等于无色了。

  秋塘露冷

  由以上一些设色上的问题看来,色彩的浓淡、深浅关系,配色的主次关系、统调关系、对比关系、比例关系等等,就说明色彩的运用必须很好的掌握形式原理才能发挥它的美感作用。

  迎春

  总之,构图和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尽的,花鸟画由于自身的需要,特别重视构图和设色的更加丰富和多样,这就要求画家对构图的处理,色彩的运用,深入研究形式美的原理和法则。

  同时古代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取得的可贵的经验,著为画论,对构图和设色两方面的片段记述,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
画院简介 | 画院荣誉 | 画院历史 | 组织机构 | 联系我们

版权声明:神州翰林书画院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。

Copyright © 2020-2021 神州翰林书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1480号-1